新闻资讯
当前:首页 > 新闻资讯 > 广东品牌新闻
2024品牌强国创新论坛专题报告 |纪正昆:引领制造暨质量强国建设之策
发布时间:2024/5/24200
  5月10-11日,广东品牌中国品牌日活动——2024首届品牌强国创新论坛分别在广东广播电视台南星演播厅和广东品牌培育创新基地举行。本次大会特别邀请到国家制造强国战略建设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标准化战略实施专家咨询委员会执行主任顾问纪正昆亲临大会致开幕辞,并为与会者带来《引领制造暨质量强国建设之策》专题报告,为质量强国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策略与洞见。

  专题报告深入剖析了制造业发展的核心要义,从六个方面深入探讨质量强国建设的实践路径,包括保持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实施“两轮驱动”战略、聚焦五大基础性工程、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供应链现代化、提升国家质量基础设施(NQI)的技术支撑性,以及推动未来产业的前瞻布局。这些方面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质量强国建设的宏伟蓝图。接下来,我们将逐一呈现纪主任在这些方面的论述,以期为广东品牌企业带来深刻的启示与借鉴。



  今天,我将从六个方面来阐述我对质量强国建设的理解与实践。

  首先,我们必须保持制造业的竞争优势,通过提升发展指数来稳固我们的产业基础。

  其次,实施“两轮驱动”战略,以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为双翼,共同推动制造强国建设的深入发展。

  再次,我们要聚焦五大基础性工程,努力使我国制造业迈入世界制造强国行列。

  同时,我们需要推进产业基础的高级化和供应链的现代化,通过完善互联互通科学链接,提升整个产业链的效率和竞争力。

  在此基础上,提升国家质量基础设施(NQI)的技术支撑性,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最后,我们必须推动未来产业的前瞻布局,通过科技创新和模式创新,为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制造业是我们国家的经济支柱,是立国之本、立国之基。为了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我们制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第一步,到2025年,我们要力争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要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我国制造业大国地位将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迈入了建设制造强国和质量强国的新时代。北斗、天眼、墨子、5G、天宫、嫦娥、空间站、奋斗者、高铁、人造太阳、大飞机等一系列世界领先的国之重器与工业明珠,彰显着我国在制造业领域的辉煌成就。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人工智能、太赫兹技术等新兴科技,正成为新工业革命的科学引领。

  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尽管我们取得了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制造业基础依然脆弱,短板和瓶颈问题依然突出,大而不强的问题仍然亟待解决。

  因此,在十四五攻坚期,我们必须采取全方位、坚决的策略,持续推进制造强国和质量强国建设,为我国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一)保持制造业优势  ——提升发展指数



作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中国拥有无可比拟的比较优势。

  我们的制造业涵盖了41大类、207中类、666小类,产业体系之全、规模之大,在全球独一无二。制造业规模已达40万亿,占据全球市场的30%,这一数字更是美、日、德、英、法五国的总和。连续14年保持世界制造业领先地位,65家制造业企业跻身2022年世界500强榜单,5G、新一代信息技术、大型民用飞机、轨道交通、工程机械、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均涌现出领军企业,产品出口覆盖230多个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去年,我国汽车工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出口量超过500万辆。

  然而,我们也必须正视制造业“大而不强”的问题,发展指数目前仅列于美、日、德之后。为此,我们必须深入贯彻“三高一可”的高质量发展理念,即追求高质量、高效益、高效率以及可持续性。通过加大科技投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品牌价值等多方面的努力,不断提升发展指数,确保我国制造业在全球的领先地位。

(二)实施两轮驱动  ——创新引领夯实产业基础



  要实现制造业的持续发展,必须实施两轮驱动战略。

  一是创新引领,驱动新产业、新业态的蓬勃发展。

  我们要强化前沿技术的基础性研究,健全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建设综合性国家科技中心和区域性创新高地,为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同时,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完善共性基础技术供给体系,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

  此外,我们还要加强基础前沿科学研究,特别是在量子科学、脑科学、合成生物学、空间科学、深海深地科学、算力算法、生命健康、集成电路、元宇宙等领域取得突破。

  二是推动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和改造。

  我们要通过应用牵引的方式加快产业化进程,组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发布前沿技术应用推广目录,实行产、学、研、用四结合的发展模式。同时,运用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等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链条升级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竞争力和生产效率。

(三)实施五大基础性工程 ——迈入世界制造强国行列



  为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我们必须特别着力强化“五基”,即核心基础零部件、基础元器件、基础材料、关键基础软件和先进基础工艺。

  我们要聚焦产业基础高级化,发展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核心产品和技术。通过“揭榜挂帅”等方式,组织科研力量攻克一批关键共性技术,突破一批基础产品,为我国工业体系的不断创新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以芯片研发设计为例,我们必须加强核心工业基础软件的研究与开发,特别是智能化数字化建模技术的突破。同时,我们也要关注关键基础材料的研发与创新,如碳纤维等战略性新型材料的研发与应用。通过新材料研发创新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攻克产业链短板  ——强化产业基础高级化



  在质量强国建设的征程中,攻克产业链短板、强化产业基础高级化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大任务。产业基础是制造业的根基,其强弱直接关系到产业链的安全和稳定性。因此,我们着力推进产业基础再造,突破产业链上的关键短板和瓶颈。

  通过工信部公布的第一批4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我们可以看到,这些集群覆盖了制造强国建设的重点领域,不仅推动了主导产业产值的大幅增长,还培育了一批170多家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和2200多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我们将继续聚焦这些集群,加强政策支持,形成政策合力,加快构建省级、国家级、世界级集群梯次培育发展体系,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五)夯实国家质量基础设施  ——提升标准水平


  国家质量基础设施(NQI)是质量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加强NQI建设对于提升我国产品和服务质量、促进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我们着力加强NQI建设,提升标准水平。通过加强标准、计量、检验检测、认证认可和专利等方面的建设,我们不断完善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体系,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同时,我们积极推进标准数字化,促进标准和高新技术协同发展,加强高水平产业链标准的集群供给,提升我国标准的国际认可度和影响力。

  此外,我们还加强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建设,发挥其在加强行业自律、促进产业发展、加快成果转化、提升产业竞争力等方面的作用,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六)前瞻布局未来产业 ——引领可持续发展

  未来产业是引领科技进步、带动产业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领域。它不仅推动了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更为我们探索未知领域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因此,我们积极推动未来产业前瞻布局,聚焦元宇宙、脑机接口、量子信息、人形机器人、生成式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等前沿领域,加强创新标志性产品和高端设备的研发和应用。

  以航天飞机为例,风洞实验是飞机研发不可或缺的一环。自1998年起,我们成功建成全球第一座实验风速7马赫的JF-10风洞,随后又打造了全球首座超大型激波风洞JF-12。如今,我们已超越美俄,建成了实验风速30马赫的风洞,这一成就彰显了我国在风洞实验技术上的世界领先地位。不仅如此,风洞实验还能对住房、桥梁、汽车等进行安全测试,提升各行业安全性。

  通过创新标志性产业与设备,我们构建未来产业发展格局,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同时,我们还加强未来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升级,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在今天的2024品牌强国创新论坛上,我们深感品牌建设对于强国建设的重要性。作为质量强国建设的重要一环,我们必须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不断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通过保持制造业优势、实施两轮驱动、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加强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推动未来产业前瞻布局等方面的努力,我们将不断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同时,我们也期望广东等经济大省和制造业大省能够继续发挥自身优势,以高新技术为引领,创建新产业、新业态;以数字化转型为抓手,促进传统产业的提档升级改造;以创新性、引领性、前瞻性现代高新技术为核心动能的新质生产力,促进广东乃至全国的高质量发展。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实现质量强国、品牌强国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